<dt css="rd">
&esp;&esp;“什么货商,人商还差不多,如今从南边往回运人赚得比运货还多,什么世道。”
&esp;&esp;“要不咱们宝峰县这样的山旮旯都来了这么多难民呢?”
&esp;&esp;“听说附近的田都让他们买涨价了。”
&esp;&esp;姜竹竖起耳朵。
&esp;&esp;“多少钱了?”
&esp;&esp;“涨到十五两一亩了!还是旱田呢。”
&esp;&esp;众人倒吸一口凉气。
&esp;&esp;姜竹问:“必须买两亩才能落籍吗?”
&esp;&esp;“最少两亩吧?”有人问官差。
&esp;&esp;官差点点头。
&esp;&esp;“还用出担保吗?”
&esp;&esp;官差又是“嗐”一声,“担保个脑袋!上哪儿找那么多担保,他们能买着地,自己解决自己一家老小的吃喝,别成天给咱们兄弟惹事就他娘的谢天谢地了。”
&esp;&esp;“买两亩地也不便宜啊。”
&esp;&esp;“可不是,拖家带口地逃过来还能掏出这么些银子,也不是普通庄稼汉了。”
&esp;&esp;“庄稼汉?死也得死自己家地头上。”
&esp;&esp;有人叹气:“我还想着攒点儿钱今年多买两亩地呢,得,怕是买不起了。”
&esp;&esp;“买得起你也买不着啊!能买的全叫人给买了。”
&esp;&esp;也有人幸灾乐祸:“我那邻居,前阵子听说十二两一亩,卖了好几亩,现在十五两了,估计肠子都悔青了!”
&esp;&esp;“现在县里宅子好像也涨价了。”
&esp;&esp;“在城里买了宅子也能落籍?”
&esp;&esp;官差点头,“县里头更好说,都不用去问那些村子愿不愿意让他们住,买了宅子想怎么住怎么住。”
&esp;&esp;“还是有钱好啊。”
&esp;&esp;“可不是。”
&esp;&esp;姜竹默默算,一亩十五两,最少两亩要三十两。
&esp;&esp;他们村附近还没地,往后说不定还会更贵……
&esp;&esp;早知道他就买驴了。
&esp;&esp;有人问:“官爷,上面可有什么消息?这些难民要怎么办?”
&esp;&esp;“那能怎么办?开荒呗!”官差叹气,难民来多了他们都忙。
&esp;&esp;从前一天能有什么事儿啊?
&esp;&esp;现在倒好,来一拨人,他们要巡视一次。
&esp;&esp;还得给登记、安置,挨个问有没有什么手艺,还得跑去县里那些大户人家求爷爷告奶奶的问人家买不买奴仆,愿不愿意到城外施粥做善事。
&esp;&esp;那些有钱人愿不愿意行善积德不好说,他们都快成他娘化缘的和尚了。